自流平常见问题
薄层自流平的抗冻性如何保证其冬季施工效果?
信息来源:www.whfjzlp.com    发布时间:2025.04.08

薄层自流平材料的抗冻性及冬季施工效果保障需通过材料优化、施工工艺调整和环境控制三方面协同实现,具体措施如下:

### 一、材料抗冻性优化

1. **防冻剂与早强剂**:配方中添加防冻组分(如亚、有机醇类),降低体系冰点,避免水分结冰导致结构破坏;掺入早强剂(硫酸盐、三等),加速早期强度形成,缩短低温下凝固时间。

2. **聚合物改性**:采用可再分散乳胶粉(如VAE或类),提高材料柔韧性和粘结力,增强抵抗冻融循环的微裂纹扩展能力。

3. **低水胶比设计**:通过减水剂优化减少自由水含量,降低冻胀风险,同时提升密实度减少渗水通道。

### 二、施工环境控制

1. **温度管理**:施工前后72小时内确保环境温度≥5℃,基层温度≥3℃,采用暖风机、电热膜或封闭围挡等升温措施。材料储存温度需>10℃,避免低温结块。

2. **湿度控制**:基层含水率≤8%,施工前采用热风机或除湿机处理潮湿基面,防止冷凝水结冰导致空鼓。

### 三、工艺调整与养护

1. **预拌工艺**:使用40-50℃温水拌料,延长搅拌时间(比常温多1-2分钟)确保均匀性,单次拌料量控制在30分钟内用完。

2. **多层薄涂**:冬季采用1-3mm分层施工,每层间隔2小时(常规为1小时),避免过厚导致内部水化热散失不均。

3. **梯度养护**:施工后立即覆盖PE膜+岩棉被保温,前24小时维持>10℃,3天后逐步降温至环境温度。有条件时通入CO₂加速碳化硬化。

### 四、验证与监测

施工前需进行-15℃冻融循环测试(参照GB/T 50082标准),确保28天抗压强度损失率<15%。现场配备红外测温仪实时监控基层、材料及环境温度,温度骤降时及时启动应急加热预案。

通过上述系统性措施,可在-5℃至5℃环境实现薄层自流平有效施工,抗冻标号可达F50以上,满足严寒地区工程需求。